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学院实施“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的问题,体育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树立新的课程思想和理念,逐步实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以公体课程为基础,发挥专项特长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热情。

“体育实训课选项制度即同一时间、地点上课的学生,可根据该单元任课教师实际的课程开设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完成该学期体育实训课的学习。”体育学院院长邓跃宁介绍到,“这样的选课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我校体育教师的专项优势,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增强教师软硬实力,提升教学水平

“金刚起式,左脚打开,提手,屈膝下按……”1月16日,健美操房中传出整齐洪亮的口号声。体育课程刚结束,体育老师又迫不及待地动起来——集体学习陈氏太极拳段位制一段。从1月12日开始,体育学院包括对“2017年全国校园健身操规定动作”、武术等多个项目的集体学习,成都教学部全体老师纷纷回到雅安参与培训。原来这是学院为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公共体育》的改革和建设,实现安全、科学、实效的目标,让学生得到愉悦的体育体验而进行的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统一规范的培训不仅打造教师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培训中加入如拆招,对练等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了整个课程,形成教学软实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完善制度支撑,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制度为要,强化运行,依规管理。体育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育系教师上课“九必须”、“八不准”》、《体育教学运行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等文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严格规范教学管理,严把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成立由院、系主任牵头的教学督导小组,主抓教学质量督察和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017年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超过94%,完成了国家制定的目标。在2018年,为更好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学院建立测试报告书制度,将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锻炼平台,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学院将从多方面进一步强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