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暑期社会实践】“慢”之探索,学到了什么?

在7.11至7.13期间,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霸团”开启了暑期实践之旅。结合实践主题“探索巴蜀慢文化”团队一行人来到较有代表性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等地进行走访调查。

三天的实践,成都的天,火辣了三天。

锦里古街,又名锦里一条街、锦里,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古商业街,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团队选择了夜访锦里,因为一致投票星空下的锦里最美。如今的锦里少了几分文韵,多了几分商味。但在夜晚摇曳的灯光下呼吸着和百年前闲适躺在藤椅上品茶的古人们呼吸着同一片天空的气息,情不自禁又觉得自身又多了一格文艺气息。在调查中有还没换完牙的孩子说成都之所以慢是因为放学路上街边小吃太迷人,有老掉牙的奶奶说是因为母亲说要做一个细水潺潺的女子,也有外国友人戏说是因为这里丽的人儿让自己忍不住慢下脚步。

人们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

摇曳的灯光,穿梭的人群,时光流逝,你魅力依旧。

排排坐,看皮影。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手艺人的玩艺儿,满满的都是童年。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窄巷子,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井巷子,一处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

来自外省的旅客说被成都独特气质所吸引,戏说到或许元凶就是团队正在调查的“慢”。

两位在院口嗑龙门阵的老奶奶已看不清字,于是采用了口头采访。

品着茶,吹着风扇,摇曳着蒲扇,是夏天的气息。

成都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占地112639平方米,是一座集文化文物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公园里的人民谈笑风生。

正在作画的书画交流者。

“慢生活”是一种技巧,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态度。“慢”下来一些才能获得生活的真谛。整个社会的节奏才会有效地放慢下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昆德拉在书中的追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道:“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确实,大工业的浪潮让“慢”成为一种奢侈,然而,其所带来的“快”却又让人类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慢下来,让工作真正变成一种享受,让感情真正进入心灵,成为一生的追求和慰藉,改变因为太快而身不由己、来不及思考的“陀螺”态,是在这个浮躁时代保持一份清醒、独立和幸福的重要秘诀。

此次“学霸团”的巴蜀慢之探索没能全面地进行调查,但是以小见大,从一百三十二份问卷,十三个视频采访中可以看出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慢、是一种社会和工作哲理。快慢是相对的,城市的发展也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人类毕竟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在工业文明的时代里,慢多少是一种奢侈品,是生活主流的调适和点缀。对于巴蜀来说,慢,在骨髓里,在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