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见证川农体育事业大踏步发展的拓荒者

题记: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体育学院通过对老一辈川农体育人的独家采访和整理,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窥见学校整体大发展的其中一面,以讲述的形式见证历史,见证奇迹。

讲述人:卢忠义,女,汉族,1935年7月生, 1955年10月进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工作,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搬迁至原西康省省会雅安独立建院,名为四川农学院,曾任四川农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主任,1995年退休,从教41载,曾连续三年获“四川农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们从青丝到白发,为四川农业大学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贡献,他们从4个人开始干起,队伍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如今,已经退休的12位老同志也始终不忘初心跟党走,以各种形式继续发光发热,关心支持着学校的体育事业发展。

做敢为人先的创业者

1956年刚到雅安的时候,全校体育教师只有4人,加上2名职工,大概到62年前后,教师队伍陆续增加至7人。起初,他们按照《部颁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和《四川大学体育教育教材纲要》开展教学,并逐步结合学校当下实际重新编制适合学校校情的教学大纲,面向全校同学开设各类体育课程,总学时120,分两个学年完成。那时候男女生分班上课,教学内容包括跑步、跨栏跑、跳高、跳远、铅球、手榴弹、拳术、垫上运动、单双杆、高低杠、跳箱、篮球、排球、足球等各类专项,还有体育理论课等,教学内容多样丰富,教学任务繁重。

起初只有教学四人 学院如今的师资队伍

1957年至1960年那段时期,政治运动和劳动教育接续发生,学校还是坚持每年举办全校运动会,组织学生开展田径、体操、篮排球等代表队训练。那时的教案全部手写,每位老师手上都是密密麻麻一大本,还需每学期更新,教研室每周安排集中检查,并不定期抽查代表队训练情况,教研室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每周上2次课,代表队每周训练3次。

后来,十年动乱全国停课,全体教师下放到某驻雅部队军垦农场参加劳动锻炼。在1962年左右,体育老师大概有7、8个人,1974年到1976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专科班,体育教学才随之恢复行课,教师队伍才开始逐渐增加至10人

那时候全校都要出早操,学校也一直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将教师参与早操、参与代表队课外训练计入工作量考核,超出工作量的部分还会以激励的方式加以计酬,充分的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使这个传统延续了很多年,收获了很好的体育育人成效。

做艰苦奋斗的践行者

当时校园里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地,只有临时由学校后勤部门组织人员开垦荒地,由教研组设计规划,在乱石杂草中用煤渣和泥土铺成一片内圈长度为375米的临时田径运动场,一直到1973年才扩建成为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并在田径场两弧段内设计了4个篮球场。多雨的雅安让它总是布满淤积的烂泥,天晴后又需要重新用铲子将它铺平。跑道线是用石灰画的,风一刮,跑道线就全花了,人一跑,就好似来了一场“沙尘暴”。那时候篮球场、足球场是混合使用,场地也没法分的很清楚,风吹日晒雨淋后,场地上裸露的石块,时不时伤到运动员的脚。体操课是在食堂的边上,临时分割出来搭建的“体操棚”里上,解决了单双杠、高低杠、垫上运动等教学场地基本需求。

早期的教学 如今的教学场地

最让人难忘的是游泳课,只能在濆江桥下,也就是现在的读书走廊边上的小河里面进行,乱石泥浆着实增加了不少教学难度,也很难确保安全。后来学校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劳动,共同修建了游泳池和灯光篮排球场,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障,但也需定期组织师生参与劳动,打扫清洁和维护,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总算能够想办法自给自足。

1960年进入困难时期,学校也开展生产自救,组织部分教师下公社或农场参加劳动,还把唯一的操场开垦出来种红薯,后交某驻雅部队作临时停车场使用,但即便如此,教研组全体教师仍然因时因地制宜,一边积极投入政治学习和劳动教育,一边继续兼顾教学工作和代表队训练。

做求实创新的改革者

1977年开始全国恢复高考制度,高等院校发展出现巨大转机,随后的改革开放更是成为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加速剂,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高等农林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新形势新要求,体育教研室从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以及《高等院校普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文件精神中,研判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早期的操场 如今的操场

一是课时调整。将1979年教学大纲规定的140学时分两年完成,调整为1984年的分三年完成,将140学时在散学一二三年级分别划分为56、60、24课时,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的观念;二是课型改变。大量删减改变了原本课程内容项目多而杂的局面,如将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游泳、拳术等课程内容,改为体普课、专项课和重点项目课等形式,进一步修改精简教学纲要、教学安排,并制定了教学手册和教学日历等,强化体育教学效果;三是考核改革。不断修改补充《考试考查办法》,按照“全面考核、综合评定”的原则,确保考核内容涵盖理论测试、技术技能评定、身体素质和出勤率等,力争更加科学合理地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

这一些列教学改革措施,使得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发生明显变化,课堂纪律进一步加强,群体性锻炼自觉意识不断提高,运动场上始终是一片热闹景象。

做翻天覆地的奠基者

当年,体育课就作为全校性的三大公共课在全校占有一席之地,体育教研室隶属四川农学院教务处管理,学校体育事业一直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校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历届书记、校长都会经常到操场上去看一看,关心体育教育的现状、发展和成效。先后历经基础部体育教研室(1989年)、社科部体育教研室(1993年)、基础部体育系(1998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体育系(2003年)、艺术与体育学院体育系(2009年),于2016年10月正式组建体育学院,一边艰苦奋斗,一边高歌猛进的发展起来。

当年,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软件都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川农体育人代代相传,发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不怕艰苦,创造条件,埋头苦干,在教学、代表队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方面均收获了不少成绩:如参加西南片区农业院校的比赛中,1982年获男女篮球冠亚军,1984年获足球第五名,1983年、1985年、1988年获田径男女团体总分冠军。让本来就没有“体育尖子生”的学校,在全国西南片区,特别是全国农林院校中出类拔萃。

早期的运动会开幕式 如今的运动会开幕式

如今,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占地已经超过139837㎡,建有田径场4个、足球场6个、游泳池6个、篮球场42片、排球场16片、羽毛球场16片、网球场9片、乒乓球场32片等基本活动场地,拥有攀岩、高空素质拓展、武术、跆拳道等专项训练场地以及风雨操场等,有多功能综合体育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等,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学校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教职工已经达到70余人,其中体育学院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8人、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教学名师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优秀教学团队1支;学院在省内外建有33家教学实践就业基地;与韩国龙仁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体育学院现有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有四川省一流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拥有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有校级特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拥有四川省一流课程1门;2012年设置体育产业方向研究生教育,2021年新增体育硕士学位点。

后记:俯首甘为孺子牛。卢忠义老师谈到“作为个人,我于1956年服从四川大学组织上安排,随着大部队迁雅独立建院,如今已经过去66年,雅安是我从教41年的地方,退休也已近30载。有幸在我步入耄耋之年之时,一直看着川农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看到师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回顾毕生,我和我曾经的团队都义无反顾,献身川农体育教育事业,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