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回信精神,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等国家战略,引领广大青年在大思政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现就2025年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一、实践主题
“科创乡村 · 青年实干”大思政实践
二、实践对象
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三、实践内容
全校性开展“科创乡村·青年实干”三万行动主题实践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计划专项实践,引领万名学子深入万村,在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锤炼兴农本领,为农业强国建设挺膺担当。
(一)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万里行
1. “天府粮仓”科技助农大实践
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依托科技小院、科创团队,发挥专业特色和“人工智能+ ”技术优势,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良种良技推广、生态环保宣传等学术实践活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创新活力。
2.城乡融合万村大调研
结合城乡融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等重要背景,以川渝各县域乡村为重要切入点,围绕乡村人才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开展有组织的调研实践,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或资政建议,助力写好“ 四个融合”大文章,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农业强国建设万村感悟行
1. “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实践
结合校本红色文化传承,组织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形成有温度的实践故事、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有感染力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在实践中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坚定强农兴农初心使命。
2. “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为现实教材,走乡村、入基层,通过回访调研、入户宣讲、社会观察等形式,沉浸式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明发展前景,激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3. “兴农有我”劳动(耕读)教育协同实践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特点,走入社会、乡村、企业,将“ 一正四强铸魂六器”的劳动教育特色育人模式和“四耕五读”的蜀韵耕读育人体系成果应用于各项社会实践中,进行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三)青春筑梦实干兴乡万岗行
1.百名硕博青年实干建新功
选派全日制在读优秀硕博研究生深入基层各领域兼职开展实岗锻炼、兼任基层团干部,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和项目攻关等,开展产业帮扶、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基层治理、青年状况调研等实践锻炼,推动思政、学术、实践深入融合,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和综合能力双向提升。
2.万名学子返乡实践谱新篇
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结合“返家乡”“逐梦扬帆”等相关要求,号召广大学子返乡参与政务实践、岗位实习、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实践,将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发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3.学生资助政策乡村行
鼓励受助学生担任“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组建学生资助宣传实践团队,走基层、到农村、入社区、回母校,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及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让学生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励志故事,调研了解困难学生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 受助、感恩、回馈”的资助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感恩知恩、担当奉献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四)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实践计划(地方专项)
按照“校地协同、项目对接、产教融合、青年参与”工作理念,发布乡村振兴地方实践专项,通过“地方出题、青年答题、真题真做”的“揭榜挂帅”形式开展实践,引领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青年担当。( 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四、实践方式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周和假期开展实践活动。
1. 团队形式:鼓励本、硕、博跨专业、跨学院、跨高校组队,团队成员为7-15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 团队分为校级重点团队、研究生重点团队、院级重点团队、一般团队。校级重点团队和研究生重点团队由学院推荐,学校组织相关部门遴选,院级重点团队由各学院结合实际择优评选。)
2.个人形式:按照“返回家乡、就近就便”原则,积极参与逐梦扬帆计划等返家乡实践,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
3.实践材料提交
(1 )团队申报:团队完成组队后完成平台注册(具体操作见附件7《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操作指南》),同时填写《2025年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汇总表》( 附件1)。
(2 )学院推荐:各团队向学院团委申报,学院择优推荐重点团队(校级重点团队0-2个,研究生重点团队0-2个),并填写《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 附件2)。
(3 )材料上报:请各位同学于2025年6月4日12:00前将附件按要求打包(压缩包命名“体育学院XX 团队/个人 + 队长姓名 + 联系方式 +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发送到体育学院团委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邮箱:tyxyszzx213@163.com
2025暑假社会实践材料提交时间安排 |
普通团队 |
附件1 |
2025年6月4日12点前电子档提交到tyxyszzx213@163.com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附件9 |
附件3 |
暑假结束返校后将盖章的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附件8 |
2025年6月4日12点签字的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重点团队 |
附件1 |
2025年6月4日12点前电子档提交到tyxyszzx213@163.com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附件2 |
附件9 |
附件3 |
暑假结束返校后将盖章的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附件8 |
2025年6月4日12点签字的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个人 |
附件1 |
2025年6月4日12点前电子档提交到tyxyszzx213@163.com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附件8 |
附件9 |
附件3 |
暑假结束返校后将盖章的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体育学院各小班 |
附件10、动员大会照片等 |
2025年6月4日12点前电子档提交到tyxyszzx213@163.com附件10纸质档提交到五政213 |
(4 )后期安排:开学后团队及个人需向学院提交《附件3-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项目(个人)报告》,学院对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电子档发送至邮箱:tyxyszzx213@163.com。纸质档交予五政213。
五、项目资助
1.重点团队资助。校级重点团队给予1000元/支的经费支持,经费支持形式为限额报销,立项后划拨基础支持经费500元,考核合格后给予后续支持经费500元(重点团队考核办法见附件3)。
2.学生自筹。其余经费可由同学通过赞助、公益组织合作、学院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
六、总结交流
1.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团队需提交社会实践项目报告(附件3),学院对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在第二课堂成绩(社会实践版块)记分。
2.学院组织相关部门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展社会实践集体、个人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展示。(具体细则另行通知)
七、实践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是学校发挥实践育人功能重要载体,体育学院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引导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强精神。
2.精心策划,提升活动实效
各团队需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指导培养、突出重点特色,推进实践过程资源共享、优势整合,鼓励同学们在社会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心得总结,做好实践过程图片、视频等成果留存。
3.加强管理,坚守安全底线
各团队要根据《四川农业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温馨提示》(附件6)要求加强实践团队管理和安全保障,提前了解服务地自然条件等信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和处置。
4.积极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充分利用“ 三下乡”官网、中国青年网、四川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微观川农等媒体平台,做好实践团队及个人的成果展示,深化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注:如有疑问请联系体育学院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
黄莉QQ:2806783841
罗金平QQ:1031208858
卓荣毅QQ:3298124173
鲁远平QQ:2419576679
附件:
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附件.zip
体育团委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