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体院 > 榜样力量

不负重托担使命 凝心聚力铸院魂——记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袁志香

六年前,始料未及的工作转折让袁志香来不得细细思考就如钉子般砸进工作中。“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六年来,面对崭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她俯首躬耕、不遗余力,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成就了工作战线上的勇争第一的排头兵;用羸弱肩膀上感人的担当,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临危而受命,责任勇担当

20107月,在被学校找去谈话之前,时任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的袁志香并没有想过自己会被调到艺体学院担任党委书记。

当时的她在学校共青团工作中成绩斐然,学校共青团工作生机蓬勃,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校团委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四川省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而艺体学院2009年刚从原人文社科学院剥离出来独立建院,在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中,毋庸讳言,它还是一个学科相对弱势和边缘的学院。

“虽然很意外,但是没有感觉有心理落差,服从组织安排是党性原则,此次工作调整关系到学校一校三区布局结构调整的大局,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做出表率!”袁志香说。

而她面对的困难,不只是工作的变更,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面对中考的压力需要母亲更多的引导和关爱,爱人同时被抽调到成都校区工作,这就意味着她将从此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种种困难摆在了她的面前,她没有退缩,勇往直前是她一贯的风格。

“袁书记对于工作的认真和负责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在雅安4·20地震期间,她带领学院班子连续几天始终坚持在学院安置点,逐个小班排查同学受伤情况,逐个帐篷查看同学住宿生活情况,每天中午和晚上定时召开班主任会议汇总情况、安排工作,很是辛苦!而连续多日的豇豆盒饭,让袁书记成了师生口中的‘豇豆公主’。”辅导员胡永波动情的回忆。

争优创一流,潜心铸院魂

“许多同志认为自己是小学院、新学院,差是应该的,面对学校的各种评比和活动缺乏争创意识。袁书记却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她鼓励大家奋勇争先,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大家的激情。”艺体学院陈辛灵对袁志香蓬勃的热情深有体会。

“要增强艺体人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务之急就是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注目”。袁志香把鼓舞全院师生士气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在她的带动下,学院工作频频收获奖励:党委获得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五年获得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宣传工作连年上台阶,从优秀奖到二等奖;学生就业工作从目标奖到二等奖;新生军训工作从三等奖到一等奖;获得五四红旗团委、社会实践先进院、校园文化建设单项奖等多项荣誉。

“开始的时候虽然奖项不大,但是每次看到有艺体学院名字的时候,都很激动。”艺体学院曾令远说。

受到越来越多瞩目的艺体学院,焕发出自信的光芒。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学院学生规模也从建院初的7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近2000人。“厚德立人、才识育人、文化塑人、健体强人”的良好院风也浸润着每一位艺体学子的发展和成长。

谋篇巧布局,聚力促发展

一个学院要在学校真正站稳脚跟,拥有发言权,最根本的还应该是做好自身的学科建设。袁志香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她自觉与院长配合,潜心思考学院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构建艺体精神和艺体文化,不断凝练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制定了《艺术与体育学院教职工奖励办法》等10余个文件,规范了学院的工作,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的良好格局;大力推进系室调整,公开选拔系室主任,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同志走上了系室主任领导岗位。

艺体学院30岁左右年轻教师居多,学历职称不高,特别是艺术类教师还没有高级职称,这一瓶颈制约着学院的发展。为此,袁志香和院领导班子一起制定了教师“学历职称提升计划”、“新进教师培养计划”,在制度、资源和文化层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推动学术交流和学科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其相应的学术梯队的逐渐形成,近几年学院艺术类教师实现了副高职称和双支计划的零突破,体育类教师新增高级职称人员近10人,新增专业硕士学位点一个,学院的本科专业也从建院初的3个增加到了目前的6个。

善用新思维,科学抓党建

热情动感的舞姿、节奏欢快的音乐,每个单周六下午6点,第十教学楼前准时举行的大众健美操推广活动,逐渐成为了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艺体学子用健康的活力和青春的风采营造了校园的蓬勃生机和无限精彩。校园百人健美操推广活动2012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师生的欢迎。而这项活动是正由艺体学院健美操队流动党支部主办的特色活动。

组建流动党组织和团组织正是袁志香的大胆创新之举。艺体学院专业实践性强、学生70%以上时间都在运动代表队和实践团队中活动,传统的班团组织生活和活动无法完全覆盖,了解到情况后,敢于创新的她琢磨开了,能不能在学院高水平运动代表队和学生创业实践团队中建立流动党组织和团组织?说干就干,此举推出,极大地延伸了党团组织的工作手臂,增强了党团组织的覆盖面。

这样的方式也获得了学生的喜欢。

“在流动党支部,大家兴趣爱好一致,容易凑在一起,开展支部活动有特色,也特别带劲儿。”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张盟松同学如是说。

袁志香创新的步伐并没有止步,针对党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比较枯燥,吸引力不强的状况,她探索发展了分专业分阶段设立党组织的学生党建模式,目前已在5个专业中分别设立毕业生和非毕业生党支部。为了增强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袁志香紧跟信息时代步伐,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主持建立了学院微博、微信、网站、QQ群等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阵地,粉丝数已接近5000人,畅通了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

真情爱师生,用爱助成长

“袁书记,如果没有您的关心爱护、耐心教育,我早已放弃自己,丧失求学的机会;如果没有您的严厉批评、当头棒喝,我可能也坚持不下去,不能完成学业,找到这份工作;书记,我真心的谢谢您!”毕业晚会后,担任主持人的万强同学拉着袁书记的手哽咽着说出这一番话来。这样温情脉脉的瞬间在袁志香22年的工作经历中不一而足。

长期以来,她以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关心和关爱着退休老师、青年教师和“三困”学生。

“既严厉又温情”是学院众多辅导员对袁志香的评价。一方面,她在工作上对自己,对辅导员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她又全心全意关心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她会留意和观察到每位辅导员老师的思想和情绪状态,经常与我们谈心,既给予工作上的指导,更给予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胡永波说。胡永波想要提升学历,了解他的情况后,袁志香本着鼓励年轻人成长的理念,为胡永波在职读研给予政策、工作和学业上的全力支持。不止如此,刚工作胡永波买房缺钱,袁志香二话不说,为他借资度过暂时的困难。受到这种关怀的不止是胡永波。刚到学院工作的辅导员曾令远没房住,袁志香帮他多方联系和寻找房源,还曾为小曾交女朋友而“坐镇把关”。

袁志香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定期谈话制度,以了解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一谈就是6年。为青年教师考研深造、外出学习创造条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勤工助学岗位,指导欠学分学生制定补修学分计划、帮助因违纪受过处分的学生寻找努力方向,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业实践……每一件事她都竭心尽力。

这种拳拳的仁爱之心,务实的工作态度,亲民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学院师生员工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同,她多次获得全国和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团干部”、 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于2008年当选为团十六大代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袁志香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学校育人事业中最祥和的华章。